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东台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五一”假期前后“润心”行动相关工作的通知》(东教发〔2024〕38号)精神,切实发挥家校育人合力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就开展全员“大家访”活动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家庭、学校育人合力,促进家校共育,全面构建“线上线下互联、教师全员参与、覆盖所有家庭、关注特殊群体”的家访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温度,增强家长对学校办学的认同感、信任度,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时间为5月份。
三、家访方式及参加对象
家访方式:通过实地走访的传统家访方式和“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家访方式相结合,有条件进行实地走访的要采取实地走访方式。
家访人员:学校领导班子结合分工系部开展家访活动,各党员干部参与所在系部教学班级开展家访。其中线下实地家访要求:校长不少于10户,副校长不少于6户,干部不少于4户,普通党员不少于3户,其他教师根据系部安排开展家访。
家访对象:各系部安排好家访对象,家访对象原则上应是在校期间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需要关心关爱的重点学生群体,注意加大对身心障碍学生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力度。不得搞随机式、抽检式、填表式家访。不得把家访对象标签化。
四、家访内容及要求
家访前要摸清学生和家庭情况,提前备课,注重家访方式,避免“告状式”家访,多开展“送鼓励”的家访。
1.着眼学情、全面统筹,推动家访活动走实。各系部要根据通知要求,明确工作目标、参与人员、家访对象及家访要求,重点围绕“三访三促”,即访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身心状况、家庭教育方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安全知识宣传开展家访。
2.用心倾听、悉心呵护,推动家访活动走心。深入学生家中开展“拉家常”式的谈心谈话,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通过交流“诊断”,和家长一起制定家校协同方案,为学生送去关爱和温暖。
3.耐心询问、发现问题,推动家访活动走深。家访过程中,要耐心询问家长的育人困惑,掌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对家长提出的困惑给予建议和指导,通过一家一户走访的模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零距离”接触,进一步加深家校互信,增强家长教育意识,形成家校共育观念,将严管厚爱由“学校圈”延伸到“家庭圈”“休闲圈”“社交圈”,全方位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4.收集意见、精准把脉,推动家访活动走细。实行“一家一表”,建立家访档案。老师们认真询问、倾听、记录家长对学校办学、班级管理及对孩子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等进行分类梳理、分析研讨,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问题,与家庭携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五、家访工作注意事项
1.家访前要预约,让家长有准备时间,以提高家访实效。教师要注意家访往返路途安全。
2.家访时要遵守有关规定,严格做到“六个不得”, 即不得接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得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得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得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得参与家长组织的任何娱乐消费活动,不得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3.家访后参访教师要分工负责,及时填写《家访登记表》,并研究落实跟进教育措施。
4.各系部于6月3日前将全员“大家访”活动的总结和相关资料报送学生处。
附:1.家访情况登记表
2.教师家访提纲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2024年5月7日
附件1: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家访情况登记表
系部: 班 级: 年 月 日
学生姓名 |
|
家庭现住址 |
|
受访家长姓名 |
|
联系电话 |
|
家访时间 |
|
学生家庭情况 |
|
学生在家学习生活情况 |
|
学生成长环境情况 |
|
家长意见建议 |
家长签名:
|
学校处理意见 |
|
家访教师签名:
注:此表由参加家访教师填写,留存学校。
附件2:
教师家访提纲
1. 学生是否常常独自在家?
2. 他在课外活动和社团参与中有什么表现?
3. 学生的学业(技能)成绩一直如此吗?
4. 您觉得他的学习方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5. 您认为学生有没有学习上的困难?
6. 学生最近的情绪状态如何?
7. 学生与同龄人相处得如何?
8. 学生的作息习惯如何?是否有规律的运动时间?
9. 学生有没有和您有关于家庭问题的沟通?
10. 学生在家里有家务任务吗?
11. 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如何?父母的教育程度对他的影响如何?
12. 学生是否有过校园欺凌或被欺凌的经历?
13. 学生是否经常参加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
14. 您是否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您觉得学生是否经常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
15. 学生是否经常使用手机或电脑?
16. 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学生是否在某些专业上有特殊的才能或兴趣?
17. 您认为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如何?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会向谁寻求帮助(如家长、朋友、老师等)?您觉得学生在面对压力时,有哪些应对方式是有效的?
18. 您是否会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职业信息或指导?
19. 您认为学生在未来职业道路上会遇到哪些挑战?
20. 学生是否有什么个人爱好或特长,如音乐、舞蹈、体育等?
21. 学生的课外活动环境是否有利于他的发展?
22. 您是否有在考虑对学生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或辅导?
23. 学生的社交技能如何,是否有朋友或社交圈子?
24. 您觉得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哪些改进或提升的地方?
25. 学生是否有家庭病史,如心理疾病、遗传疾病等?
26. 学生是否有参加过实习或兼职的经历,这对他的成长有何影响?
27. 您觉得学生是否有必要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或比赛,以提高他的职业竞争力?
28. 学生是否有参加过学校或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这对他的成长有何影响?
29. 学生是否有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学校是否提供相关的帮助?
30. 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何期待和建议?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您希望学校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期待和建议吗?